English

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成立20周年

2000-05-11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4月8日,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迎来建社20周年。中共中央党校、中宣部、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出席了庆祝大会并讲话,本版是这些发言的摘要。

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

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今天是出版社成立20周年纪念,20年经历辛苦不寻常。在这20年里,出版社得到中宣部、出版署领导的指导,这是很大的鼓励。今天还收到锦涛同志对出版社的祝贺,语重心长,非常重要,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。

20年辛苦不寻常是说前一段,今后呢,应当更加不寻常。一是全国的大形势要求我们不寻常。二是党校的发展也要求我们不寻常。党校在21世纪,在全党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,这是中央赋予我们的新的要求。简而言之,党校应当成为党和国家干部培训特别是领导干部培训的主渠道。我们中央党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主心骨更加鲜明有力地坚持下来,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主心骨同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,这两条应是我们党校在思想、理论上的新境界,同时也应是出版社发展的新境界。这里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广大的,所有的聪明才智都要往这儿使。按照这个框架,我们党校出版社可以搞成什么样子呢?刚才署长、部长都给我们作了指示,可不可以这样说:建成坚持党的出版方针,面向21世纪,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为中心,不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而又能够充分适应时代新发展,以党校教育与干部学习为重点的,有自己特色并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出版事业。

最后,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论述,保持和发展一种健康的精神状态。第一要有对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的忠诚。第二要有共产党人对时代应有的敏感。第三要有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热爱。我认为,我们高度的敬业精神就是由此而来的。

讲这几句话,愿与大家共勉。

办出特色强调创新

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

党校出版社的书我看过不少,也是通过这些书对党校出版社有所了解。我向同志们表示祝贺,党校出版社是我国重要的出版机构,因为党校是我国最重要的干部教育机构之一。

听了贾社长的报告,我对党校出版社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,这20年来真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,首先是出版了许多好书。一般说来,我们对党校出版社出的书是放心的,友先同志讲了,党校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,出版社又得到党校领导的指导,应该说党校出版社职工的素质是高的,借此机会,向大家表示祝贺,也讲几点感想。

首先感到党校出版社大有前途。党校出版社成立20周年,20岁正年轻,对一个出版社来讲,正是有一些经验,但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时候。经验不够丰富,正是有朝气、有发展前途之时,所以党校出版社我们是看好的。

党校出版社搞得好,就在于坚持正确的导向,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,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力争两个效益的统一。导向正确也要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,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,要有导向观念、政治观念、大局观念、责任观念。现在有人讲要以市场为导向,甚至在出版的杂志上公开讲以市场为导向。另一种意见认为,要面向市场。我赞同后一种。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为导向,一定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导向,同时要与市场结合。要把二者结合起来,如果不面向市场,我们会脱离实际。有些同志口号上讲要以社会效益为首位,力争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,但是实际当中往往是注重经济效益。从刚才贾社长的报告来看,党校十分注意这方面的问题。

关于出版业的性质问题,我们出版工作到底是事业还是企业,这也是当前议论的问题,在我看来出版业是事业,主要属性还是事业。这是因为出版业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精神产品,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。同时出版物是卖给读者的,因此也具有商品属性。如果说哪个是主要的,那精神属性是主要的。当然两者也不是对立的,精神产品需要通过读者购买才能实现其功能。我们的编辑方针,一定不能从企业出发,否则就把利润放在了第一位。现在的问题还是两个效益的关系。当然没有经济效益是不行的,但首先是坚持正确的导向和方向,坚持生产的产品是好的,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。我们的责任很重大,从大的方面来讲,我们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我们的编辑是代表社会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是正确的,什么样的作品是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的。我们党校出版社过去搞得好,就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导向,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。

党校出版社要进一步搞好,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,要创新。现在有人要求打破专业分工,什么书都要出。其实即便在西方,各个出版社也是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的,没有分工就没有特色。专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,什么都会、什么都懂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就党校出版社来讲,我想大概有两块。一是出版党校、干校系统的教材,这可以包括现实性很强的报告,还要有正规化的、区别于高等院校的干部教材,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。现在全国各省、区、市、地、县各级党校和干校有几千所,发展非常迅速,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进,迫切需要正规化教材进行教学。另外就是要有反映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优秀成果。教材建设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。如果把邓小平理论教材写得理论联系实际、有血有肉,我想这样的教材是大有文章可做的,发行量会很大。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,读过王梓坤教授的《科学发现纵横谈》,他把科学的理论、方法,通过生动的例子讲得十分生动活泼。这本书发行量非常的大,当时就有几百万册。此外,我还希望我们的教材当中有一些新的观点、新的知识、新的情况、新的信息。我希望我们党校出版社能够出版一些这样的图书,提供给干部。

我还认为我们这个行业是知识行业,是软件行业,主要是靠头脑的。今后出版事业搞得好不好,主要看出版队伍好不好,出的书好不好。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出版物的水平。即使有了电脑,也还要有高素质的人来使用。队伍不在人多而在精,要以质量取胜。我看可以利用党校的人才,60岁以上的老同志,合适的可以聘请做特约编审,从事组稿、编稿、审稿的工作。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改革,回顾20年来,特别是1984年来,党校出版社成文的方案、意见、报告等形式的文件就有十几个,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,要以改革促管理,以管理深化改革,不断创新,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。

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,仅供参考。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,把我们中国的出版事业搞好。

建社廿年的发展历程

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贾高建

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,我们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动。时光荏苒,岁月蹉跎,转眼间我社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。1980年初,为适应干部培训和党校教学科研的需要,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经过慎重研究并报请中央领导同意,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。建社以后,全社干部职工白手起家、艰苦创业,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,把我社从只有8个人和50万元借款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设有编辑、出版、印刷、发行等专业部门、拥有多种专业人才、年出书200余种、创利上千万元的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出版机构。当然,我社20年来的发展成果,都是在中共中央党校校委领导下,在中宣部、新闻出版署等出版主管部门指导下,在广大作者、读者、图书发行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下所取得的,今后的工作仍然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。

1980年以来的20年,是我们国家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进行改革开放、迅猛发展的20年,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发展历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体展开的。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,我社所经历的发展可大致区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:

1、创业阶段(1980—1982年)。1980年7月,我社第一本图书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》问世,1981年4月,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我社出版《中共中央文件选集》(1921-1949)。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,我社在党校系统开展自办发行业务,在全国部分省、市党校建立图书发行网点。创业的确不易,据老同志们回忆,当初教材印制好送到书库时,从领导到职工,所有人员都去卸车、搬运、入库;发书时,所有人员都去打包、贴条、送站。发给校内的教材,靠职工蹬三轮、板车送到各部门,没有奖金、没有休息日,大家毫无怨言。就是凭借这样的努力,我社陆续出版了最初一批图书,并很快还清借款;而随着各类人员的陆续调入,机构和队伍在几年内初具规模,校印刷厂也开始划归我社管理。

2、自我积累、自我发展阶段(1983-1988年)。按照校领导“出版社是党校教育正规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”的指示,我社逐步扩大编辑出版教材和教辅材料的规模,同时更多地出版学术理论著作、干部教育读物和重要文献、工具书。1983年学校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,办公室就设在出版社。为了及时交流党校系统教学科研信息,密切联系作者,建立和巩固稿源基地,更好地为各级党校教学科研服务,我社陆续在全国各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党校聘请联络员并开展工作;同时,创办了《求实书讯》,建立了自己的读者服务部。在这个阶段,我社是中央部委中唯一一家出版党校、干校教材和干部教育读物的出版社,在图书出版领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。

3、市场竞争与改革发展阶段(1989-1997年)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出版社的经营方式、经营观念都面临深刻变化。特别是这一时期中央各部委都陆续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,我社的发展更是遇到了新的问题。在这种形势下,出版社提出了向学校总体承包,实行目标(定额)管理责任制的改革思路。经校委批准,从1989年起,我社开始每三年一轮向学校总体承包经营,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。在这一阶段,我社开始开辟更多的发行渠道,扩大发行网点;除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党校系统图书宣传工作会议外,还开展了全国省市办公厅系统图书宣传工作,定期召开会议。校委、校领导积极支持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,给方针、给政策,使我社的工作在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
4、进一步深化改革,探索发展新路子的阶段(1998-今)。在总结前一阶段三轮总体承包的基础上,针对存在的问题,结合新的工作实际,我社又于1998年5月提出了《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方案》(试行)。上报校委批准后,当年年底即完成各级干部聘任工作。从1999年开始,按照新方案的要求,全社职工实行双向选择,聘任上岗,开始了又一次改革的实践;我社的各方面工作也在改革的推动下获得新的发展生机。

总体来看,正是在经历了以上几个主要阶段之后,我们中央党校出版社一步步地发展壮大,并不断地将各方面工作推向前进。这一发展过程的成就,最终体现在我们努力完成了校委所交给的工作任务,出版了一些高品位、高质量的好书。据统计,我社20年间共出新书2442种,重印书858种,印制总册数达9977.2万册。其中,出版各类党校、干校教材360多种,各类干部教育读物420多种;同时,还出版了一大批有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专著,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集和工具书。此外,为了配合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党史、近现代革命史的学习,我社还出版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回忆录和纪实作品。在我社出版的图书中,有许多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,得到专家、学者的好评,为广大读者所欢迎,并在全国各类图书评奖活动中多次获奖。据不完全统计,20年来,我社图书共获奖96项,141本次,其中连续四年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好书奖4项;获国家图书奖1项;获中国图书奖9项;获省部级以上组织的图书评奖82项。我社出版的图书不仅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厚爱,而且为海外的出版机构和广大读者所关注,先后有不少图书销往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,10多种图书被台、港、澳出版机构购买版权。同时,我社有20多种图书被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,成为少数民族干部学习读物。

在努力多出好书、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,我社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。据统计,20年来,我社共实现利润8674.29万元,上交校部3479.7万元,向国家上缴税金846.35万元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,使我社能够为党校建设不断做出应有的贡献,同时也使我社发展的实力不断增强,使职工的收入逐步提高。

(本文摘自作者在社庆大会上的讲话)

加强阵地意识社会效益为先

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

中央党校出版社成立20年了。20年来,中央党校出版社在校委的正确领导下,出了很多好书。比如:《世纪伟人邓小平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》、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干部读本》等等,每种书印发了上百万册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为党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,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,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,作出了突出的贡献,这既是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光荣,也是我们出版界的光荣。

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。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,新闻出版业如何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主义服务,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,同时抓住时代赋予新闻出版业的难得机遇,加快发展壮大自身,这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在改革和发展中进行实践的重大课题。关于中央党校出版社今后的发展与规划,贾高建社长讲了很好的意见,我很同意。在这里,我着重强调两点。一是要有阵地意识,二是不要因小失大。阵地意识是我们的出版性质所决定的。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是审批制,不是登记制,是要代表国家去把关的。要求出版界把关,就是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去把关,不能有个人的偏好和随意性。我们这不是同仁出版社、同仁报社、同仁杂志社,也不是个人的出版单位,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出什么书,不出什么书。

中央党校出版社在过去的20年中是坚持了阵地意识的。这首先是因为校委重视,校委有阵地意识,出版社的领导、职工有阵地意识。这一点非常难得,要坚持下去。从出版管理的角度,我们应该感谢校委,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们,也希望党校出版社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始终坚持这一条。

不要因小失大,就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,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,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,作为一个出版单位怎么能够办得好,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只看重一时的经济利益,放弃出版社的社会责任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,坚持社会主义出版方向,坚持改革,促进发展与繁荣,关键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。出版工作,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工作,它不仅要遵循物质产品生产的一般规律,也要遵循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特殊规律,既要保证社会效益,又要讲求经济效益,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这是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
回顾中央党校出版社走过20年的历程,走的是很好的。我希望今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出版社要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讲话精神,特别是关于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示精神,坚持方向,守好阵地,深化改革,勇于创新,也给我们出版界闯出一条好的路子来。

总结经验是最好的纪念

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

中央党校出版社20年取得的成绩是正确贯彻中央关于出版工作方针的结果,是校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各位老同志、出版界同行支持以及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作为分管的领导,我想我的责任主要是两件事情,一是把好阵地,管好方向,二是全力支持,做好后勤部长。

对于成立20周年最好的纪念,就是总结经验,既要看到成绩,又看到存在的问题,明确方向,以利再战。希望出版社认真贯彻落实锦涛同志的电话贺词精神。刚才署长、部长讲的都是真正管用、实实在在的经验,希望出版社的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,一定要记住这几条经验告诫。首先,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办社方针、宗旨和目标。方针就是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。宗旨就是“三个服务”,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,为全党的干部教育、思想理论建设服务,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,这就是我们办社的宗旨。办社的目标就是建立面向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,突出党校的特色,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,这种新型出版实体。20年的经验就集中体现在这些基本问题上。

其次,当前应集中力量办好5件事情。1、明确战略发展方向。2、进一步深化改革,改革就是出路,改革就是形象,改革就是效益。3、强化管理,加强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科学管理。4、狠抓队伍建设。出版队伍主要是编辑队伍。现在许多老编辑都退休了,编辑队伍萎缩,一定要加强编辑队伍,这是出版社的生产力。5、加强党建,中央党校出版社是思想建设的阵地,党建工作一定要抓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